可沖散團標:廁所濕紙巾進入新階段

可沖散團標:廁所濕紙巾進入新階段

近年來,非織造材料在一次性衛生和護理用品領域蓬勃發展,實現了各類乾巾、柔巾、濕巾、化妝棉、面膜、溢乳貼、隔尿墊、擦拭布、濕廁紙等產品逐漸應用於擦拭、潔膚、卸妝、廁所等多個應用情境的消費升級和產品替代。

可沖散無紡布是指用於生產紙品、衛生棉、護墊等消費品的不織布材料,接觸水後能夠分解成纖維,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可沖散不織布的出現,是為了因應傳統紙巾等消費品所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可沖散無紡布材料的發展,能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並保護地球生態環境。

可沖散產品,如廁用濕紙巾(濕廁紙),具有良好的潔淨效果和消費體驗,且使用後可直接丟入馬桶沖散,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可沖散產品具有可沖散、可降解等特性,有利於保障城市地下管網及排污設施安全。

由我司與許多業界龍頭共同擬定的《廁用濕紙巾》團體標準已於2024年9月正式發表。

該標準對廁所濕巾的原材料、分類和標識、技術要求、品質指標、試驗方法、檢驗規則、標識和包裝、運輸和貯存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確規定,為生產企業提供了清晰的技術指導和生產依據。

此項標準根據產品的可沖散性對廁用濕紙巾進行了分類。其中,可沖散性廁用濕紙巾可在銷售包裝以文字或圖示標註其可沖散性能。不可沖散性衛生棉應在銷售包裝明顯處以文字或圖案的形式明確表示其“不可丟入馬桶”,不應標註“濕廁紙”字樣。

可沖散廁用濕紙巾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相當普及,在中國,可沖散廁用濕紙巾產品的滲透率還是比較低的,在產品製程完善、市場認知度拓展、消費者習慣改善及使用體驗等方面都還需要繼續深入。 《廁用濕紙巾》標準的發布,標誌著廁用濕紙巾產業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將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品質,引導產業走向標準化、品牌化。

目前國際上關注度和認可度比較高的測試標準是,INDA(北美非織造布協會)和EDANA(歐洲非織造布協會)聯合製訂的《一次性非織造擦拭巾可沖散性能評估指南(第四版)》,這是一綜合測試評估可沖散非織造產品在馬桶、下水道、市政系統中可沖洗性、堵塞性分散性、分解及降解性的測試評估指南。

在可沖散性評估指引(第四版)標準中,共包含了7 項可沖散性相關測試,只有通過所有7 項測試的非織造布產品才能稱為可沖散產品。 INDA/EDANA GD4標準要求,可沖散濕紙巾必須同時滿足100%可生物降解,和在城市下水系統中迅速分散的性能要求。

\\ 可沖散性測試系統的7步驟檢定步驟分別為:

1. FG501-Toilet and Drain-Line Clearance Test
    馬桶和下水道清除測試

2. FG502-Slosh Box Disintegration Test

晃動箱分解測試

3. FG503-Household Pump Test

家用幫浦測試

4. FG504-Settling Test

沉降測試

5. FG505-Aerobic Biodisintegration/BiodegradationTests

有氧生物分解/生物降解測試

6. FG506-Anaerobic Biodisintegration/BiodegradationTests

無氧生物分解/生物降解測試

7. FG507-Municipal Sewage Pump Test
    市政排污泵測試
圖:可沖散性能實驗室

可沖散型衛生棉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對於可沖散的前提就是快速降解,也就是說,不能單純為了方便衛生就讓大量的非降解產品進入公共污水系統而帶來運作和安全風險,甚至威脅環境。所以,原料主要採用天然或再生的纖維素纖維,纖維素纖維廣泛存在於天然植物的根、莖、葉中,無論是天然來源或化學再生,它們的大分子結構基本上都類似,從而保證了可降解性。

可沖散性能的影響因素很多,木漿纖維和黏膠纖維的比例、纖維長度、水刺道數、軋花面積率等。不同的纖維素纖維單纖強度不同、油劑不同,都會影響備槳和產品的分散性。在可沖散製程方面,隨著供應商對原料開發的日臻成熟,可沖散性能(根據SLOSHBOX測試的結構)也在不斷提高,確保可沖散的功能性得到最佳發揮,保證市政系統的暢通無阻。

為了幫助企業更好、更經濟地研發出符合標準的可沖散一次性衛生產品,理寶公司設計並提供符合FG501-507標準的可沖散性能實驗室,幫助用戶進行包括家用和市政範圍的可沖散測試。歡迎聯絡我們~

閱讀原文:可沖散團標:廁所濕紙巾進入新階段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本公眾號為學習交流平台,並不用於商業目的。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經核實後刪除;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僅供學習、參考之用,不對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做任何保證;聯繫/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

轉至微信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