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手套防寒能力?安全標準逐一了解!

手是我們身體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動作都需要用上雙手。然而,我們的手也特別容易受到寒冷氣候等惡劣環境的影響。氣溫、風速和濕度在寒冷的工作環境中帶來了重大挑戰。在選擇合適的寒冷天氣工作手套或傳統冬季手套時,了解防寒手套的測試和使用評級非常重要。
在寒冷的環境中,尤其是長時間工作的,保溫性至關重要,體內的血液對小至 0.5 攝氏度的溫度變化都很敏感!因此,評估所在地區的工作類型和天氣寒冷程度將有助於確定所需的防寒手套保護等級。

手部的熱量損失可以透過多種機制來實現。主要的是「傳導」 (當手套與冷物體接觸時的熱傳遞-例如,被握住的東西)和「對流」 (熱量散失到周圍大氣中,這將高度依賴周圍環境的流動空氣) 。
我國GB/T 38304 和CE 歐洲手套標準EN 511規定了低至‑50 °C 的氣候環境或作業活動中防低溫手套的一系列測試方法。不同性能等級的具體數值由每一類風險的特殊要求或特殊應用領域決定。這些測試顯示產品性能水平,但不是保護水平。
防寒手套測試包括物理特性的要求——例如它的耐磨性和抗撕裂性,至少達到1 級性能,這是基於EN 388 加上EN 420 的一般要求。在與溫度相關的特性方面,有一些測試可以評估由塗層材料製成的手套或旨在提供低於-30ºC 保護的手套的耐彎曲性。


對流冷測試的設備包括在環境箱中放置能加熱的手部模型,環境溫度設定為至少比加熱手模型的溫度低20ºC,並施加恆定的氣流。評估的原則是確定在加熱手的表面和環境箱內的大氣之間保持恆定溫度所需的電功率。所需的電能越多,手套的隔熱值就越低。

發熱手部模型
無論是在工作或和在家裡,手部傷害在事故中仍然佔很高的比例,戴上適當的防護手套可以預防傷害。檢測項目用到的精確設備也是必不可少的,以防範各種危險,同時材料技術的正在不斷發展進步,這將提供更高的保護,更好的設計和更舒適的手套。
聲明: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屬原作者。本公眾號為學習交流平台,並不用於商業目的。如有侵權請及時告知,經核實後刪除;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僅供學習、參考之用,不對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做任何保證;聯繫/投稿合作:[email protected]